当前位置:伟德国际1946登陆 >>学工之家 > 团学动态 >> 正 文

2007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总结(1)

发布时间:2010-11-01 字体大小 T |T

定西市安定区的退耕还林还草

                                      07农林经济管理  胡美玲

    指导老师:王虎成

 

摘要:聆听了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冯强的演讲,学习了解了安定区生态循环经济模式。饲草料资源利用现状, “退耕还草(林)”地区农牧业结构调整与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战略。

关键词:安定区  退耕还林  畜禽养殖  战略

引言:在去之前就了解到定西地区比较贫困,因此我没有兴趣,但实习完之后定西市安定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绿化保护以及冯局长的热情和领导魅力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冯局长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安定区气候、海拔、现有土地、耕地面积、全区人口、农业人口等基本信息,同时也了解到安定区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为响应国家的退耕还林种草生态工程建设项目:(1)整片山、整个沟种林种草(2)种植大片牧草(如苜蓿)(3)发展舍饲养殖建设(4)沼气供能沼液沼渣还农田。安定区位于陇海线上,背靠青藏高原,面对黄土高原,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汉藏回等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地。

正文

安定区现有土地36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万亩,有19个乡镇,305村,全区人口47.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9 万人,安定区地处黄河支流的关川河上游,属陇中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多灾,海拔在1750—2580米之间,城区海拔1898米,总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耕地面积179万亩,人均4.6亩,山坡地约占87%。安定区的基本情况是海拔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耕地面积少。从2007年开始响河流域、赵家铺流域退耕还林种草生态工程建设:1、整片山、整个沟种林种草2、 种植大片牧草,发展舍饲养殖3、建设沼气4、沼液沼渣还农田。对于120万亩的天然牧草,进行封山禁牧、舍饲养殖。1?3的马铃薯用于加工淀粉,其他用于养殖业,进行了将农作物产品用于饲料化的研究,例如柠条的饲料化应用研究和开发。苜蓿的收割方面,在花期快结束的时候收割,草产量最高,但营养价值不高,在初花期时收割营养价值最高,稍晾晒就可储存,实现营养最大化的保存。但现在研究未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研究利于与生产领域脱节,应将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坚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分户实施的原则,建成青贮氨化池1662座。80%的农户具备舍饲养殖规范化圈舍。

下午,我们来到?f口镇的退耕还林种草示范基地进行学习,发现主要以柏树、红柳等耐旱植物为主,辅以紫花苜蓿的种植发展畜牧业。再接着,我们来到农户家中,进行观察学习,这里的农户的构造是一池三改,厕圈联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我们所到的农户家中就养殖了一头猪,两头牛,三只羊,青贮饲料、精料、青料进行混合养殖,通过人畜的粪便在发酵池中发酵,利用其产生的沼气进行生产生活,在大型养殖场中,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在了解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牧草特性及基地的生产模式的了解。该地农户的房屋构造一致,都是一池三改,厕圈联建,整齐干净,实行舍饲养殖。这里的农户家中一般都养殖一些猪牛羊,用青贮饲料、精料、青料进行混合养殖,合理利用饲草料,养殖业为他们的收入的主要来源。 ?f口镇在农村探索围绕“荒山反坡植柠条、坡地退耕还苜蓿、梯田整薯种洋芋、千家万户抓养殖”和“三种两养一劳务”(三种即:种洋芋、种地膜玉米、种苜蓿,两养即:养牛、养羊,一劳务即输出劳务)的路子。在城镇建设中 “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依靠增量促发展”和“一区两城”(一区:即定西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两城:即现代“药城”和“淀粉城”)建设,努力形成发展新高地,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自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以来,安定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经过实践和摸索推行“退耕种草养畜沼气肥田”的生态经济模式,直接推动了畜草、马铃薯和劳务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千家万户的农民在这条产业链上获得了增收。虽然安定区在退耕还林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1、如何解决草畜产业规模化同散户养殖的矛盾;2、由于以生态建设为主,安定的经济发展必将受到规模化成本的制约,从而缺乏强势的竞争力,无论成本还是品牌都难以跟上市场主流,从而很难壮大;3、如何因地制宜,不落俗套,使畜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其间引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方式的革新、提供好的政策和环境供外商投资将至关重要。

结语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退耕还林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退耕还林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有着积极作用;三是有力地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四是有利于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实现集约经营,加快产业化进程;五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退耕还林主要是在中西部生态环境恶劣的农村开展,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在现阶段,为调动和保护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国家制定了《退耕还林条例》,其中明确了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实行现金补助和提供种苗补助的扶助政策,明确“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