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伟德国际1946登陆 >>院士风采 > 活动动态 >> 正 文

顺天时 量地利 行有度 法自然——评《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

发布时间:2021-11-11 字体大小 T |T

 

认真研读了任继周院士主编的《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掩卷深思,十分震撼、感慨而又喜悦。一则震撼于任先生渊博的历史人文知识、浩瀚的科学哲学思想,二则感慨于先生对自然的科学思考和对世界的人文悲悯,三则欣喜于先生于耄耋之年的深刻思考能以文字方式传之后世、育化新时代的青年学者。

《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基于对中国农业发展中社会制度及伦理结构变迁的深刻思考,总览了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及其与农业系统中伦理关系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农业伦理学以时、地、度、法等四个维度为核心的基本理论框架,构建了判断农业活动及农业行为的对与错、善与恶、应该与否、适度与否、公正与否的标准和定量方法,提出了以中华文明“自然观”为基础的新时代农业伦理系统,指明了基于生态文明法则促进农业永续发展、基于伦理学关怀积极应对全球挑战、基于系统耦合推动全球农业发展的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于时之维的论述,是《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华彩章节,令人熟读精思不忍释卷。这个章节从生产活动、社会发展两个尺度,剖析了“时”在中国农业文化中的特殊含义。在生产尺度,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基本规律出发,论述了农业活动依时而动、应时而生的基本时序原则。在社会发展尺度,深入剖析了从中国原始社会人类文明萌芽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皇权社会到近现代社会转型期,中国农业伦理观的形成及其随社会制度更迭而发生的时代嬗变过程,并从后工业时代角度对工业化时代的农业伦理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

地之维,即明地利。这个章节基于人地关系及其伦理关联,探讨如何根据土地的生态特征、地带特征、类型特征和耕作特征,指导农业活动,例如植物和动物品种、农艺措施和资源优化配置。其生态伦理论述与大地女神假说交相辉映,闪烁着东方文明和华夏智慧的光芒;土地耕作和地境伦理为现代农业耕作制度、农牧有机耦合提出理论依据,并提出了面向全球的陆海农业系统。

度之维,即行之有度。这个章节从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责任出发,以《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对自身发展与自然系统之间失衡关系的自省,进而引申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敬畏等环境生态哲学思考,以“深生态学”为例阐释了农业伦理学“度”的定义,提出了“度”的定量测评框架、方法与模型,并深入解析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伦理学之度及其代表性模式。

法之维,即尊重规则。这一章探讨了自然观视野中的农业伦理观、系统耦合角度下的农业伦理观、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农业伦理观,创新性地提出了与“丛林法则”对应的“游戏规则”,并探讨了生态文明、动物福利、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安全、美丽乡村建设的农业伦理学基础,为农业管理及其过程中的伦理关怀建立了哲学框架。

《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时、地、度、法四个维度自成体系又紧密融合,构成脉络清晰的理论体系,作为高等院校教材用书,引导大专院校学生以现代科学方法来反省我国农业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标志着我国农业伦理科学从经验到理性的重大跨越,对于现代农业的健康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根植于农业社会的生存规则和伦理结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遭受了激烈冲突。尤其是我国,近现代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文明强势入侵促使社会形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转变,此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及其支撑的社会结构和伦理系统仓促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生态和伦理问题。《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的出版,以科学的视角、历史的考量、哲学的思考,为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提供了规范农业行为的世界观和哲学基础,构建了顺天时、量地利、行有度、法自然的农业伦理学方法论系统,既继承了中国文化,又弘扬了科学精神,是一本难得一见的高质量教材,必将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哲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唐华俊)